
10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交通運輸部聯合在京宣布,國際標準化組織日前正式發布了ISO/PAS18186。這是第一項由我國提出并積極推動制定,由ISO正式發布的可公開提供的規范。
據國家標準委介紹,該規范全稱為《ISO/PAS 18186:集裝箱-RFID貨運標簽系統》,由“抓斗大王”包起帆領銜研制并負責領導起草。
“這項國際規范來源于上海港的科技創新成果——集裝箱電子標簽。”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副總裁包起帆介紹,該系統實質上就是以集裝箱為跟蹤目標的一種物聯網,采用了電子標簽與互聯網的結合,可以為貨主、港口、船公司、海關、商檢等相關單位,提供集裝箱在經過各物流節點時的實時狀態信息,實現了集裝箱運輸信息由“告知”到“感知”的變革,對提高集裝箱物流的透明度、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謂電子標簽,就是給集裝箱裝上一把“電子鎖”,外形像個小方盒子,裝箱時用移動式讀寫設備往盒子里寫入集裝箱信息、貨物信息和物流信息。集裝箱在經過港區道口、碼頭橋吊時信息會被自動讀取,并顯示在專用網站上,貨主、船公司、港口方、政府監管部門都可以查詢。如果集裝箱中途被非法打開,網頁就即刻顯示紅色報警。
從2001年開始,包起帆就帶領科研團隊開展了集裝箱電子標簽系統的研究。2005年12月3日,中國第一條裝有電子標簽的集裝箱航線正式起航,完成上海至煙臺的真實環境應用;2006年,該項目從電子標簽與局域網的結合拓展到與互聯網的結合;2007年11月20日,開始了中美國際集裝箱航線電子標簽系統實測;2008年3月10日,“中海寧波”輪從上海港駛往美國薩瓦納港,開始了全球第一條集裝箱電子標簽國際航線的商業運營。此后,加拿大、日本、俄羅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的生產商、物流商、貨主,主動找到上海港,要求開通電子標簽航線。
物聯網國際規范的正式發布標志著我國的物聯網建設擺脫了單純的概念建設,進入可實際操作階段。物聯網作為我國新興的產業領域,必將成為各方角逐的焦點。
1、凡本網注明“來源:艾索管理咨詢”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艾索管理咨詢,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艾索管理咨詢”。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艾索管理咨詢)”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對于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人和網站,我們深表謝意。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內容、版權及其它問題,請即與本站聯系,我們將盡快予以更正或刪除。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400-681-9001